玉米】玉米正在以每周20元/吨的速度下跌!
上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下跌幅度较大,其他地区大多以20元/周的速度下跌。贸易利润整体呈下跌趋势,贸易商的贸易机会逐渐变小。受去库存政策影响,国内玉米价格下调影响,进口贸易利润呈现下跌的趋势,直到我国玉米与国际价格相接轨。目前东北代表性贸易商收购活动不多,深加工多以随采随用为主,最长可用到6月份。部分小型饲料企业消息闭塞仍库存较大,企业管理风险较大。部分临储库点停止收购,在收库点收购质量要求严格。北方港口到港玉米多以临储粮为主,锦州港口大部分企业停收。华北玉米倒流情况减弱,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格持续下降。
据分析,进入4月距临储结束不到20天,玉米市场定价预期释放,盘面对政策的越发敏感,期货价格整体处于快速下跌后的横盘震荡阶段。技术面市场底部尚未形成,市场偏空力量仍然较大,期货价格仍然在不断探底的走势中。截止上周末,c1701主力合约的震荡行情仍在延续,1427位置尤为关键,一旦跌破,下跌目标位置为1315。向上1447压力较大。对应基本面,关注1400点的底部支撑作用。盘中仍然以空单为主,保持心态,轻仓操作。
随着玉米新政落地和泄库减负的开始,玉米价格将会进一步承压,呈弱势运行。这一方面可以缩减与国外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的差价,减少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,增加国内玉米消费;另一方面,可以增强我国玉米的竞争力而扩大其制品的出口。同时,还有利于深加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、提升开工率,从而摆脱经营困境。
玉米后临储时代来临
变临储收购为市场化收购+补贴的新机制,实施玉米价补分离政策,在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,又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和持续增收。
其好处是:玉米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,政府不干预市场价格,减少因价格刺激过度释放的生产能力而造成的生产过剩;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随行就市自主收购,有得于降低生产成本,摆脱持续亏损的经营困境;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,抑制玉米替代品进口规模与冲击;若市价过低,政府给予农民直接补贴,确保其合理收益,稳定粮食生产,必要时,政府实施托底收购或成大概率。
截至3月25日,东北临储玉米收购已达到10353万吨,不仅再次刷新纪录高值,而且累计临储数量已超过历史性丰收的2015年国内玉米总产量。对此,2016年库存压力空前、泄库减负势在必行。
玉米供需再平衡或将持续2~3年
完善玉米补贴政策不能一蹴而就,因玉米种植面积大、产量高、涉及面广。从去年的情况来看,由于需求疲软,去库存和拍卖数量均很有限,如若秋后玉米再度丰收,2016/2017年度玉米库存惯性增加仍然是大概率的事情。
后临储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,实现玉米供需的再平衡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增强与促进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。其中近期临储去库存的力度、拍卖底价和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市场化收购+补贴的新机制实施都将影响后期玉米走势。